当前位置:党建思政 > 网络思政

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布日期:2025/4/1 16:00:03 访问次数:5

  近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一书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五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2024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五个共同”的论断,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历史逻辑,在统一性、共同性、不可分割性上刻画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深入开展“五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一是能够帮助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认识到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能够帮助各族群众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壮大,根源就在于对大一统理念的推崇和实践。二是能够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明是“合”的逻辑,由各民族交融成大中华。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以及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从而深刻理解“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自觉消弭“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冲突。三是能够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各族群众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的侵蚀,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担当,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以及系牢一家亲的精神纽带,进而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推进“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教育,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首次完整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指出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是推动其持续发展、克服困难、应对危机并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核与关键力量。“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突破了地域、血缘、文化的传统界限,在价值认同层面实现了从“多元”到“一体”的升华。推进“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教育,一是能够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所有民族成员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共同的命运和发展目标。各民族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一家亲”关系,从而加深对“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解和认同。二是能够帮助各族人民正确理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历史主流。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格局,到隋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始终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共同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共同探索,在新时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最大的依托和依靠,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三是能够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最高认同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通过教育引导,能够自觉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在心灵深处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化“五个认同”核心任务教育,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维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任务。深化“五个认同”核心任务教育,一是能够引导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认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能够鼓励各族人民自觉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和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深刻体会到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深厚情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重要基石。三是能够引导各族人民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力量。四是能够帮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进一步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五是能够引导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有益于各族人民主动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